“一袋血液”的爱心旅程 ——带你走进安康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科
来源:未知来源
作者:佚名
2023-12-19
1236
0
0
分享
(通讯员:陈娜)很多人好奇一袋血液采集出来以后,是否就可以直接用于临床呢?其实不是这样的。当血液从无偿献血者体内采集出来后,它的旅程才刚刚开始。
这段旅程的发生地就在我所在的科室——成分制备科。
何为成分制备?成分制备是指将采集的全血按一定比例分离成血浆、红细胞、血小板等不同成分,以满足临床上不同病患的需求。
为什么要把采集的血液进行成分制备?是因为成分血具有疗效好、不良反应少等优点,可实现一人献血、多人受益,不仅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,还保障了血液的安全性。目前,市中心血站可制备去白细胞全血、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、病毒灭活冰冻血浆、洗涤红细胞、新鲜冰冻血浆、冷沉淀凝血因子等多种成分血。
走进成分制备科。首先来到全血接收室,这里是这段旅程的起点。工作人员对回站的血液逐袋进行目视检查,全部符合要求后,再用智能扫描仪逐袋扫码,通过系统扫码的“身份”验证后将一袋袋全血进入库中,至此,开启了血液在成分制备科的“旅程”。每天从四面八方赶回的采血车回站后,待检库接收外采血液的工作才刚刚开始,我们要将采集到的血液全部入库,经常工作到很晚。
全血白细胞滤除俗称滤白,随着“滴滴”的声响,血液已进入成分制备的“第一站”。经过两码扫描核对,接受“身份”验证后,将一袋袋血液在滤白灭活监测仪上倒挂起来,通常是5个一组,包括1个母袋和4个子袋。它们全部是密封无菌的,经过滤盘装置,血液中的白细胞就会被过滤掉。

滤白后的血液进入“第二站”——离心。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型甩干机,利用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,加快血液中细胞有型成分的沉降速度,经过离心后,红细胞下沉,血浆则留在上面,结束了自己的“旅程”。这类设备非常先进,对于全血而言,它一次可以离心16袋,根据不同的血液成分,设置不同的转速、温度与时间等参数。

通过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对离心后的血液进行分离,目视检查分离后的血液成分,不符合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》的进行标识、隔离、进一步观察;目视合格的红细胞放入专用储血冰箱,等待检验结果报告。血浆则传入无菌室,工作人员将使用无菌穿刺的方法连接至可以灭活病毒的专用血袋,然后在滤白灭活监测仪进行核对并添加定量亚甲蓝后,放入到病毒灭活柜进行光照,也就是“第三站”,通过亚甲蓝光化学法原理进行血浆的病毒灭活,光照结束后,再利用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即得到病毒灭活血浆。

随即,进入“第四站”——血浆速冻。一台平板式血浆速冻机一次最多可以速冻50袋血浆。根据不同的品种规格,设置不同的速冻时间,在—50°C以下的环境中完成速冻。至此,常规的血液制备过程全部完成。临时性的血液成分,根据临床所需,按计划完成。

分离制备后的血液根据不同的品种,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储存。例如红细胞类保存在2~6度,血浆类及冷沉淀凝血因子保存在-18°C以下,血小板类在20~24°C条件下震荡保存。各血液成分根据品种不同,有效期也有很大差异。
在安康市中心血站,血液成分制备与标本检验工作是同步进行的。成分制备科依据检验科下发的《血液筛查报告单》,识别清查每批血液中的待检血液及不合格血液,隔离并做好标识。对检测不合格、外观不合格、保密性弃血及采集制备过程中不符合发放标准的血液进行报废,移入不合格品区,合格血液逐袋打印黏贴合格标签,核对无误后发往成品库。
“跋山涉水”过后血液终于走到了旅程的终点,等待它的是新使命——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。